组别 |
答辩人 |
论文题目 |
导师 |
答辩专家组 |
时间地点 |
第一组 |
李一诺 |
差序格局与权力博弈:大学生利益表达渠道选择的行为逻辑与优化均衡 |
杨海燕 |
张东辉(主席) 教授 张伟 副教授 袁玉芝 副教授 李枝航 讲师 |
2025年5月21日上午8:30开始,国学馆304会议室 |
安楠馨 |
“成为本科生”和“学做本科生”——“专升本”学生的教育选择研究 |
刘复兴 |
张洋溢 |
《学位法》中学术复核制度的法治化研究 |
严平 |
杜筱涵 |
亲子间职业期望差异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经验证据 |
曹淑江 |
李博洋 |
大学如何帮扶县中?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的嵌入机制研究 |
吴秋翔 |
刘玉梅 |
教育资源配置对教育城镇化的影响研究 |
叶阳永 |
毕玥琳 |
沉默与互动——大学生组会沉默的意涵及因素探究 |
娄雨 |
第二组 |
魏文杰 |
教育行政确认的法治化研究 |
申素平 |
曹淑江(主席) 教授 吴秋翔 副教授 谢鑫 讲师 闫伟 讲师 |
2025年5月21日上午8:30开始,国学馆326会议室 |
王思源 |
学业成绩与高中生的分科选择:动机信念与感知父母理科信念的中介作用 |
雷雳 |
陈思艺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浙江模式”研究 |
张伟 |
段皓晨 |
推荐免试研究生政策执行的机制、问题和对策 |
胡莉芳 |
杨悦湫 |
绩点的“背叛”:精英高校学生保研内卷的叙事研究 |
胡莉芳 |
刘瑞彬 |
学龄人口变化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优化研究 |
崔盛 |
黄楠 |
异地中考政策扩散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
张东辉 |
第三组 |
陈伟杰 |
不可或缺的影响者:父亲参与对青少年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 |
潘昆峰 |
胡莉芳(主席) 教授 崔盛 教授 谢梦 副教授 张雅楠 讲师 |
2025年5月21日下午14:00开始,国学馆325会议室 |
李江 |
教育行政给付的法治化研究 |
申素平 |
张鹏懿 |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研究——基于 CFPS 的实证检验 |
詹宏毅 |
周诗颖 |
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本科生学习体验研究 |
胡娟 |
余妍芳 |
可供性视角下智慧教室的感知有效性研究 |
胡翔 |
郭天意 |
儿童营养与人力资本积累:来自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证据 |
曹淑江 |
何亚琳 |
县域初中生升学流动机制研究——以河北省Z县为例 |
李立国 |
第四组 |
李诺 |
民办学校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研究 |
叶阳永 |
胡娟(主席) 教授 高杭 副教授 娄雨 讲师 王婷婷 讲师 |
2025年5月21日下午14:00开始,国学馆326会议室 |
邱天韵 |
信息技术普及背景下社会网络对过度教育的影响研究 |
崔盛 |
李蕊 |
数字普惠金融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 |
刘复兴 |
赵思琦 |
“后文凭社会”时代北京市流动家庭的教育选择与行动策略研究 |
张东辉 |
雷雨辰 |
环境和努力:中国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不平等研究 |
袁玉芝 |
高家鎏 |
我国人口变化和高等教育资源规模质量的耦合协调性研究 |
李立国 |
马浩涵 |
高校专职辅导员身份认同之构建:从制度到实践的考察——基于R大学的个案研究 |
罗云 |
第五组 |
李思尧 |
质量保障体系化视角下的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研究 |
高杭 |
詹宏毅(主席) 副教授 罗云 副教授 叶阳永 副教授 谢倩芸 讲师 |
2025年5月22日上午8:30开始,国学馆304会议室 |
高照晶 |
中国高校教育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基于WOS数据库1980-2023年期刊论文的研究 |
谢梦 |
王朝 |
中国一流大学的书院模式研究 |
周光礼 |
张唯杰 |
高校美育政策嬗变及其实施现状研究 |
胡莉芳 |
杨泽圣 |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师资共享方式及效果研究 |
俞国良 |
陈博洋 |
政策工具视角下普通高中属地招生政策研究 |
胡娟 |
邵一帆 |
19世纪英国大学思想的潮流与逆流——爱丁堡派、牛津派与纽曼 |
俞国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