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我院教师崔盛、叶阳永参加第40届欧洲高等教育学会年会(EAIR 2018)
日期:2018.09.11

2018826-829日,我院教师崔盛、叶阳永参加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中欧大学(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举办的第40届欧洲高等教育学会年会(EAIR 2018),并在高等教育质量(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分论坛上做了题为Does global English test certificate work in labor market of China? ——Evidence from wage premium of college graduates的演讲。与会的学者有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哥本哈根大学、莫纳什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等全球顶尖高校的著名学者。国内高校也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者参会。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高等教育中的竞争、合作与互补(Competition, Collaboration & Complementarity in Higher Education),开幕主题报告由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Frank Ziegele主任介绍了在3CCompetition, Collaboration & Complementarity)框架下如何利用不同政策工具,诸如财政资金、目标协议和战略规划等对高等教育发挥重要作用。报告还试图识别和评估这种框架对系统和机构层面的影响,以及欧洲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质量(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分论坛的主持人是来自中欧大学的Tatiana Yarkova教授。报告人分别是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中心的Victor Borden教授、葡萄牙阿威罗大学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的Maria J. Rosa博士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崔盛副教授和叶阳永老师。Victor教授主要讨论世界主要大学排名是否影响和改进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而Maria博士则分享了欧洲大学认证机制对高等学校的影响。

崔盛副教授和叶阳永老师的报告主要从中国大学生考取外语证书的现实问题出发,利用首都高校大学生追踪调查的数据,估算了中国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经济回报。 结果表明,拥有全球英语考试证书对工资溢价有额外的积极影响,而国内英语考试证书则没有。中国大学生追求国际外语证书的行为体现了学生的积极性,会在大学毕业的初次就业阶段得到相应的工资回报。研究还探讨了这一发现对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公共政策的启示。在问答环节,与会专家对比了中国与欧洲、北美的学生就业政策,并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升专业人力资本做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