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追寻改革的足迹,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师生社会实践团赴贵州毕节开展教育扶贫调研
日期:2018.05.28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进一步弘扬人民大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传统,学校团委举办“追寻改革的足迹”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师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意义和重要影响的地区展开社会实践。作为重点调研项目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师生社会实践团于520日至24日赴贵州省毕节市,展开以“改革开放40年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政策变迁与实施成效——基于贵州省毕节市的案例研究”为题的专项调研,教育学院院务助理崔盛、团委书记屈敏超以及研究生等7人参加。

贵州省毕节市属乌蒙山区,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之一。1988年,经由国务院批准在毕节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18年既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毕节试验区成立30周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毕节试验区在扶贫攻坚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是贵州乃至全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及典型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毕节试验区的工作提出重要批示。近年来,毕节市围绕教育发展和教育扶贫薄弱环节,精准对接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实际,先后启动实施了4项教育突破工程、教育“9·3”计划、基本普及15年教育、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等一系列靶向治疗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显著。因此,教育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以毕节市教育发展与教育扶贫为研究主题,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毕节教育发展情况,分析毕节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成效,总结毕节教育扶贫过程中的先进经验与典型做法,并全面启动“中国贫困地区教育扶贫调查”本次社会实践不仅是对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所取得的卓著成就的献礼,更是人民大学师生在新时期为我国统筹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教育扶贫政策做出更为重大的贡献。

5月21日上午,调研座谈会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教育局召开。毕节市教育局督学何友国,七星关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万泽分别就改革开放40年来毕节市及七星关区的教育发展情况、现阶段教育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双方针对地方教育发展、教育扶贫工作的推进以及教育扶贫政策的解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七星关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赵秀梅,党组成员、毕节二中校长徐武等相关部门和学校负责人出席本次座谈会。

5月21日下午,实践团到毕节二中开展调研。实践团听取了学校办学状况以及有关贫困生资助情况的介绍,并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农村地区专项计划的宣传落实、贫困学生的帮扶与发展以及高考改革等问题与实践团师生进行热烈讨论。最后,实践团在高二年级6个班发放“中国贫困地区教育扶贫调查”问卷,以支持后期的进一步研究。5月22日上午,实践团分别前往毕节市第八中学和七星关区中等职业学校展开调研。

    523日,实践团赴毕节市织金县展开调研,在织金县第一中学座谈交流,并走访调研织金六中和织金县中等职业学校。

5月24日,实践团赴毕节市黔西县展开调研,在毕节市第二实验高中座谈交流,并走访调研黔西县思源中学和黔西中等职业学校。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扶贫事业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确保贫困人口在2020年如期脱贫,为了使每一位国人都能够享受到复兴中的中国所带来的真实福祉,扶贫开发工作必须进一步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教育扶贫对于扶贫工作的展开有着决定性、先导性意义,“扶贫先扶志”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立足点;“扶贫必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治贫先治愚”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本次“追寻改革的足迹”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帮助人民大学师生学习总结改革开放代表性地区的先进经验,深刻理解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成就,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担负起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