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我院成功举办2019年全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日期:2019.05.22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更好地梳理70年来教育科学研究进展,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激发高校教育研究领域研究生直面中国教育发展问题,给出解决之道的热情,充分展示高校教育研究领域人才培养成果,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主办的2019年全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于5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自1月报名启动以来,主办方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60多所高校的150余篇佳作。论坛当天,150余名全国各高校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生齐聚一堂,参加了此次论坛。

上午9时整,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第二报告厅正式拉开帷幕。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张晓京研究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卢晓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刘复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客座教授Fred Dervin、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团委书记屈敏超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科研外事秘书秦佳丽老师等多位嘉宾应邀出席论坛。

论坛伊始,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张晓京研究员致开幕辞,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向全国各高校参会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首先回顾了论坛举办的历史,阐述了论坛举办的初衷,并从个人丰富的教育管理实践经验出发,分享了个人对于教育研究的思考,为有志于从事教育学科领域研究的同学们提出了期望与建议。

张晓京书记致开幕辞

张晓京书记致辞结束后,与会嘉宾分别为此次论坛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论文获奖者代表颁奖并合影留念。

随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卢晓东教授做了题为“超越因材施教”的主题发言。卢晓东教授从哲学视角对因材施教进行了语义学分析,并对从古至今中西方因材施教观念的发展历程给予个性化阐释。他向与会者接连抛出“教育学在何种意义上不可以成为科学”“一流本科教育一定要把学生推出去吗”等颇具批判性的问题,启发同学们进一步思考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鼓励同学们增强问题意识,把握发展的每一“瞬间”,充分认知和发挥“此在”的动态变化与无限可能。

卢晓东教授做主题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刘复兴教授以“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维度”为题做主旨演讲。他提出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建立新的参照系,需要中国特色维度,而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刘教授从信息化、智能化、创新发展与新全球化等维度诠释了世界形势与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同时通过“双一流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案例提出新时期应将文化建设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必要条件。

刘复兴教授作主题报告

接下来,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客座教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授Fred Dervin作了题为“Comparing Chinese and Finnish education systems: Some warnings(中芬教育体系对比:一些警示)”的主题演讲。Fred Dervin教授系统阐述了芬兰教育发展的概况、主要特点及其教育发展迅速的主要优势,进而提出了中国教育和芬兰教育之间的异同,积极倡导新时代中国和芬兰教育要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启发与会者在进行教育研究时提升全球意识,在深度认识各国国情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经验。

Fred Dervin教授作主题报告

三位嘉宾的精彩演讲随即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同学们先后就“教育规律究竟是什么”“如何认识和思考教育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将为未来教育发展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如何增强大学的创新驱动力”“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等问题同与会嘉宾展开了深入探讨,交流氛围十分热烈。

参会同学提问

下午,5位获奖者代表在大会发言,向与会者汇报论文。一等奖获奖者北京大学张文杰同学、华东师范大学于金申同学分别以《家庭内社会资本对子女精英特质的影响——基于北京大学2016-18级新生调查的量化分析》、《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父母教育期望为何较低?》为题做汇报。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叶阳永老师、娄雨老师分别从研究选题、研究目的及意义、论文可待完善之处等维度对上述两篇获奖作品做出细致点评,在肯定获奖者学术思维能力的同时,就“因变量表述方式、类型划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样本情况及问卷信效度汇报”、“如何理解教育期望的高低”、“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平衡”等方面与汇报人展开交流。

北京大学张文杰同学汇报论文

北京大学张文杰同学汇报论文

叶阳永老师点评

娄雨老师点评

        二等奖获奖者南京大学郝龙飞同学、渤海大学乔陆同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赵阔同学先后以《大学“水课”形成的深层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网络家庭作业与传统家庭作业在学习效果上的差异:来自元分析的证据》、《审视农村学校的教育扶贫功能——贫困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双重视角》为题汇报论文。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胡莉芳教授、高杭老师分别从研究价值、研究策略与方法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方面给出独到点评,并先后就“‘水课’的概念界定”、“网络家庭作业的异质性”、“何为农村教育对贫困者脱贫的关键影响机制”、“研究理论与研究材料的搭配取舍”等具体问题为汇报者完善论文写作、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宝贵建议。论文汇报结束后,现场同学积极向汇报人提问,学术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会场气氛相当热烈。

南京大学郝云飞同学汇报论文

渤海大学乔陆同学汇报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赵阔同学汇报论文

 

胡莉芳教授点评

高杭老师点评

现场同学提问与讨论

下午4点半,主论坛全部环节结束,三场分论坛继续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304会议室、325会议室、325会议室举行。在主题为“教育现代化的多维之思”的分论坛会场,东北师范大学邹红军同学、南京大学蔡芬同学、长沙理工大学张茂然同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刘锦诺同学先后从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教育博士延期毕业现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建国七十年来教学理论中的美学向度等方面分享了获奖作品;在主题为“双一流建设路径探索”的分论坛会场,清华大学刘堃同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东燕同学、中国人民大学公钦正同学、南京大学谢鑫同学分别就高校主要管理者背景特征、双一流大学产学合作、中国重点大学组织特点以及我国一流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做汇报;在主题为“教育公平与教育强国”的分论坛会场,华东师范大学黄家乐同学、北京师范大学徐伟琴同学、长沙理工大学徐微同学先后就父母参与和学业成就的关系、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因素、经济资助对大学新生学习参与的影响等主题进行发言。与会者根据学术研究兴趣分别前往各分论坛交流学习,会场上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气氛非常活跃。

教育现代化的多维之思”分论坛现场

双一流建设路径探索”分论坛现场

教育公平与教育强国”分论坛现场

下午6时许,随着分论坛汇报陆续结束,2019年全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落下帷幕。

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主办的全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自2016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论坛旨在为全国高校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生提供更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展更广阔的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