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暨“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专题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
日期:2021.11.17

2021年11月13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暨“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承办。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包括来自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各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关领导、科研工作者和学校规划部门的相关同志在内的近200余人参会。

大会开幕式及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晓京研究员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教授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双鼓应邀出席会议并致辞。胡百精教授首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与会嘉宾、会议代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在介绍我校历史沿革与办学特色后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体系,需要把握世界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普遍规律,研究当代中国语境下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逻辑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召开本次会议,聚焦“‘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这一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集思广益,进一步深化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研究与思考,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贡献力量。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双鼓首先代表学会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认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当前,面向新时期的战略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提升服务“国之大者”新水平,瞄准关键领域优化学科布局,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加强人才培养,锚定四个面向提升科研能力,构建时代新人培育新格局。他指出,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以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与重大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举办多场学术研讨活动,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智慧,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本次会议的召开也将会为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建成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继续贡献力量。

开幕式之后,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晓求教授以“迈向发达国家进程中大学的使命与责任”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吴教授指出,在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必须发挥支撑作用,既要推动科技创新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又要发挥高等教育的思想引领与人才培养功能。目前,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正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难题。吴教授认为,中等收入陷阱背后存在制度、技术、社会环境和金融四个陷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未来五年所要实现的目标。为此,大学必须担负起创新与引领的使命与责任,高等教育要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引领思想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持久不懈的努力。

随后,主题论坛开始。主题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刘复兴教授主持。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瞿振元教授围绕“党的教育方针的意蕴与实施”主题阐释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特征、精神实质,梳理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变迁历史。瞿教授认为,应从领导力量、治理体系、根本任务、五育并举、主体力量、学术支撑、根本动力和国际视野八个方面做出努力,使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成为教育活动的真实灵魂与有机组成;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教授在报告中回顾了新中国大学重点建设的历程,分析了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及问题,并提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未来战略走向是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合作中谋共赢,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研究员认为,科技革命是百年变局的关键推动力,未来要向科技要经济、向教育要人才、向创新要未来。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需要服务创新高地建设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和围绕世界人才中心形成创新人才培养雁阵;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教授认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十组关系:内部治理与外部支持;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办学结构与办学效益;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教育教学与科研服务;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关系;一流发展与特色发展;优势传承与融合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办学。

11月13日下午,大会举行两场分论坛。分论坛一为高教专家论坛,主题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该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小梅主持。本论坛共有八位专家发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雷庆教授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基础上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应关注高等学校的“教”与“学”等微观问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施晓光教授就高等教育对大学生文化认知及其行为影响为话题分享了其近来研究发现;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陆根书教授探讨了为什么要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质量与高质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特征三个议题;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杨颉教授认为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并提出学科内生发展、产业需求驱动、复杂问题解构和复合人才培养四种交叉学科的类型;石家庄铁道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晓华教授指出行业性院校高质量发展应坚守行业特色,并从行业性院校的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和战略伙伴三个方面提出了转型发展、自我革新的思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李曼丽教授围绕高中和本科之间存在的“段差”这一现象,从概念、产生原因等角度展开了深入独到的分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鲍威研究员从玻璃大厦的概念出发,就高校教师职业负荷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翔实地实证分析;最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教授就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分享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场论坛结束后,与会师生留言普遍反馈论坛报告质量高,听后深有启发,汇报内容得到了广泛好评。

分论坛二为规划处处长论坛,该论坛主题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与评价”。该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刘昌乾副处长主持,本论坛共有七位专家发言。北京大学学科办副主任、昌平新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贺飞研究员指出,要关注学术评价过程中的异化现象,为了用好评价指挥棒,需要审慎考虑破立结合、不唯论文但仍要论文、理性看待ESI指标、理性对待大学排名等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助理兼发展规划处处长曲瑛德教授首先对世界农业科学中心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判,认为世界农业科学中心将向中国转移,曲教授随后分析了面向2035的农业新兴前沿交叉的关键要素、具体路径和重点领域,并指出要抓住十四五关键战略机遇期为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做出应有贡献;同济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部长蔡三发教授围绕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特点与重点进行了介绍,并分享了其关于应该处理好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等六组关系的思考;西安交通大学学科办李英英副主任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要抓住机遇与使命,破解当前大学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强化使命担当,推进交叉融合,积极探索新时代一流大学新形态;浙江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徐贤春教授认为“双一流”建设应以“学科”为基础,他在分析学科、学科生态系统等概念后,详细介绍了浙江大学一流大学及学科建设的建设思路与实践内容;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刘继安教授在深入分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研重工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科研评价应重视价值导向、重视内容和方法、保持初心和战略定力等启示;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杨东教授以“十四五规划与‘双一流’建设”为题分享其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新思路和新见解。杨教授指出,中国人民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坚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办学底色,在学校十四五规划及“双一流”建设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全员参与,广泛开展调研,并基于调研情况总结经验、凝练特色,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探索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科建设规划。七所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相关同志为与会听众分享了所在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的实践情况,这为推进院校改革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手资料。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崔盛副教授对大会进行总结,感谢各位嘉宾共襄盛会,并对下届年会的举办提出了新的愿景。至此,会议圆满结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此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暨“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专题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正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闭幕,全党、全国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所总结的“十个坚持”的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并用以指导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转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