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教育学院在国学馆325会议室举办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正规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高端论坛的分论坛——教育学院学科未来发展学术恳谈会。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教育学院原院长、教育学院校友会名誉会长、财政金融学院一级教授吴晓球,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张晓京、院长刘复兴、副院长申素平、党委副书记崔盛以及学院师生代表共同参与活动。会议由张晓京主持,与会教师围绕“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时代新人”这一主题,对学院未来发展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探讨。
刘复兴以“教育学院的发展目标与愿景”为主题,介绍了学院在发展新阶段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四个目标、两个体系、一个模式与三大高地”的目标愿景,以及“两个阶段、四个步骤”的发展安排,全面梳理、总结了当前学院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以及未来提请学校给予支持的重要事项。
吴晓球充分肯定了教育学院在发展新阶段取得的成绩,并对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学院的发展目标要与学校发展相适应、与自身潜力相匹配,确立恰当的立足点、突破点和特色点,发挥其独特的学术辐射力,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吴晓球强调,学术源于发自内心的精神追求,勉励学院教师重视学术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扎实做好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的追溯研究,切忌“追风跑”“赶时髦”“迎合庸俗”,要坚守“教育学的本质”,并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寻找新的支点,加强对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以教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他指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应正确理解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提倡学术包容思维、广泛吸收借鉴人类社会优秀成果的同时,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传承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之后,学院教师代表围绕学院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充分交流。
申素平提出,要思考“人大的教育学向何处走”的问题。通过对比教育学科与学校A+学科在学生培养方面的差异,她建议学院应通过细化教学方案、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等途径提高学院硕博生培养质量。
雷雳提出学院应关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有关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利用好学院在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学术贡献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关注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张伟提到,国家发展处于新的战略阶段,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任务和要求,学院需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的“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要求,建设中国自主教育学知识体系,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杨海燕认为,学院需要找到新的定位,思考要解决教育领域哪些问题以及教师个体研究的取向,回归教育的本心,充分发挥好学院的社会价值,真正在教育领域为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
罗云表示,她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发现存在学生课程安排较多、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时较多考虑学分而非学习需求等问题,不利于构建教育学科学生的核心能力,建议学院在学生选课、核心能力塑造等方面对学生提供有力指导。
崔盛认为,学院应当在学生人才培养方面体现教育学院的附加值,在依托中国人民大学背景和优势的基础上,在升学就业、师生交流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支持,为学生的发展留下学院的特有印记。
吴秋翔结合自身求学和教学经历,提出了将实践经历融入课程建设、把学术氛围带入人才培养、加强学术科研以服务学校发展等建议。
张晓京作总结发言时表示,宏伟的目标和伟大的愿景要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工作中。她回顾了张立文先生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的“正心诚意”四字,激励学院教师传承人大红色基因,怀抱教育理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学术永葆敬畏之心和严谨态度,要有肯坐“冷板凳”的精神,扎扎实实做人做事,努力创造带有原创性和生命力的科研成果,为教育学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