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讲座回顾 | 疫情防控新阶段个人防护知识讲座
日期:2022.12.16

12月14日晚,张晓京思政创新工作室邀请到中国疾控中心副研究员、北京市教工委疫情防控专家指导组成员张灿有,以“新冠个人防控及生活场景应对”为题,聚焦疫情防控新阶段个人防护要点,从防什么、怎么防、生活场景应对三个方面与师生进行了交流,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讲座由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晓京主持,300余名师生参与此次讲座。

张灿有首先从传染病的概念以及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模式谈起,向大家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症状、外环境存活时间、灭活措施等方面知识,帮助大家在全面了解新冠病毒的基础上科学做好个人防护。

随后,他向大家介绍了基于传播模式的预防措施,包括通过手卫生、隔离衣、手套等阻断接触传播,通过口罩、社交距离、隔离衣、防护面屏等阻断飞沫传播,通过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等阻断空气传播(气溶胶)。其中,他重点就七步洗手法、社交距离、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接种新冠疫苗、口罩的选取和佩戴方法、脱卸防护用品注意事项、消毒和通风办法等方面内容与大家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享。

接着,他结合数据和具体实例向大家系统介绍了各项防护措施在途中、办公、居家等生活场景中的应用。他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更快、感染剂量更低、致病力减弱、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等特点,当前,随着“二十条”和“新十条”的发布,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对于个人来讲,密接和感染的风险逐渐升高,因此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如何在生活场景中做好个人健康防护。最后,他指出,奥密克戎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情况下7-10天可痊愈,如果不幸感染,要坦然面对、科学应对。

最后,针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张灿有进行了详细专业的解答。张晓京在总结发言中向张灿有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她指出,当前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每位师生作为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主体作用更加突显,每个人都要正确了解和对待疫情防控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公共卫生常识、具备个人防护技能,既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同时也要提升为社会负责、为他人负责的意识。


讲座内容要点整理

一、个人健康防护要点

1.手卫生:最容易被忽略的部位是手指尖、指缝、手掌和拇指。应采取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

2.正确佩戴口罩:

(1)头戴/绑带式强于挂耳式,N95强于医用外科口罩

(2)每次佩戴口罩前需进行气密性检查:

l双手覆盖口罩,不要影响佩戴位置

l用力呼气:如果不漏气,正压会使医用防护口罩向外鼓

l用力吸气:如果不漏气,负压会使医用防护口罩向内收

l如果发现佩戴的医用防护口罩漏气,应该调节口罩的位置、鼻夹。重复测试、调整,直到医用防护口罩达到密闭状态。如无法达到理想的密合状态,不能使用。

(3)不要叠戴口罩

3.脱卸防护用品注意事项:防止脱的过程中被感染,要特别注意被污染的前面;先脱卸防护用品,然后再去洗手。

4.通风:控制气流从“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注意良好的气体混合,即没有气流凝滞或短路。

5.消毒:先清洁,再消毒;没有污染源(患者)活动、未受到病毒污染的环境,通常不需要消毒;人员频繁出入的楼栋出入口的地面墙面、高频使用的物体表面,可进行预防性消毒;患者相关活动区域和物品消毒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

二、生活场景中的应对

(一)途中

※ 理想:步行、自行车/电动车、自驾

保持距离、手卫生、口罩(判断)、不触摸眼鼻口

※ 公交车、地铁

l全程佩戴N95口罩、下车后手卫生、不接触眼口鼻、咳嗽礼仪

l尽量拉开距离、可选护目镜(用后消毒)

※ 长途汽车、火车、飞机

l途中全程佩戴N95/KN95口罩,非必要不摘口罩,可选护目镜

l排队、候车等过程中要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隔位就坐,减少接触其他物品的机会

l短途旅程尽量不进食饮水,长途旅程尽量选择在开阔、通风良好、人员较少的空间内进食和饮水

l去卫生间要全程佩戴口罩,可提前准备纸巾用于开关门、接触坐便器等环节,如厕后使用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

l落座后可使用消毒湿巾擦拭座椅扶手、小桌板等要接触的部位

l减少活动范围和接触人员,随时做好手卫生

(二)办公

※ 理想:线上办公、独立办公室

※ 公用办公场所

l减少人员聚集,减少活动范围和接触人员,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随时做好手卫生,注意咳嗽礼仪

l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可选N95口罩,非必要不摘口罩

l去卫生间要全程佩戴口罩,可提前准备纸巾用于开关门、接触坐便器等环节,如厕后使用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

l单独用餐,不聚餐

l通风:新风系统最大通风量运行;自然通风尽可能延长开窗通风时间,加强对流

(三)居家

※ 理想:未感染,邻居可能感染。

l自我健康检测,储备防疫相关物品

l进门:更换衣物、鞋,可选择酒精消毒,随身手机钥匙等物品可酒精擦拭消毒,口罩摘下丢弃(建议)或挂至通风处,相对分出清洁和污染区域,洗手

l口罩:家内不用佩口罩

l用餐:增加蛋白质摄入,餐具每周一次煮沸15分钟消毒

l消毒:以清洁为主,高频使用的物品、厕所等每周进行一次预防性消毒

l快递:佩戴N95口罩拆快递(接触、震动气溶胶),酒精消毒至最小包装、静置,拆开最小包装,洗手

l通风:尽可能延长开窗通风时间,加强对流(穿堂风),温度差加快换气;通风不良时可借住抽油烟机,并打开房屋另一端的窗户,实现快速通风;注意握手楼(和邻居窗户面对面)应关闭;网络专家讲的每天开窗2次,每次30分钟没有依据

l预防气溶胶:

(1)地漏:如果地漏存在反味现象,提示可能存在污染气流进入室内的情况,建议加装或更换防臭地漏,或使用密封的塑料袋灌水后密封,封堵在地漏口,可防止气溶胶进入室内,使用地漏时拿开即可

(2)盟洗池:不使用时应关闭盆底部的下水器,然后放少量水,可以形成密闭封堵使用洗手盆时打开即可

(3)坐便器:使用后应先盖上坐便器盖子后冲水

(4)排气扇:不用时使用塑料薄膜和不干胶封堵,或加强卫生间通风

(5)抽油烟机:直接连通室外,开启时要同时开窗对流,外排连通楼内管道,使用时使用塑料薄膜和不干胶封堵排风口,或加强厨房通风

※ 不幸感染:坦然面对,科学应对

l自限性疾病,一般情况下7-10天可痊愈

l加强和社区、社区医院等的联系,高龄、孕妇/婴幼儿、基础疾病不稳定、免疫功能缺陷/抑制等高危群体,由医生评估居家还是住院治疗

l非必要不外出,谢绝一切来访,建议同住人共同居家隔离

l对症治疗:保证休息、多饮水、对症用药(去热、止咳、抗病毒等)

l病情监测:出现呼吸困难、基础疾病加重等紧急情况时,立即急诊就医

l居住:理想单独居住、单独卫生间,次之单独房间,通风相对较好,下风向;室外放置凳子,非接触交接物品,不与家人接触、共用物品

l通风:隔离房间独立通风,关闭房门,打开房门前应先关闭窗户,其他房间尽可能多通风,同时注意保暖

l口罩:感染者和家人在各自房间可不戴口罩,进入公共区域需佩戴N95口罩

l用餐:感染者在隔离房间内用餐,餐具等无接触传递,由家人佩戴口罩清洗、消毒

l消毒:每天使用含氯消毒液(1000mg/L)拖地,将感染者从隔离房间出来后可能接触到的部位进行擦拭消毒,重点关注门把手、厕所、水龙头等,作用半小时后清水擦拭冲洗

l垃圾:使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打湿,双层朔料袋包装密封,外表喷洒消毒

l解除隔离:第6、7天连续两次核酸检测Ct值≥35可解除隔离,对隔离房间进行消毒

问答环节要点整理

Q:同住家属感染并转阴后,是否还需要继续防护隔离?

A:抗原(Ct值≤25)的敏感性比核酸(Ct值≤35)弱,核酸转阴可以解除隔离,如不放心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抗原转阴后仍有传染可能,建议7-10天后解除隔离。对于同一种毒株,康复后3-6个月重复感染的几率较低。

Q:3-5岁的孩子是否有必要打疫苗?

A:推荐接种疫苗。目前3岁以上均建议接种疫苗。如果确不符合注射疫苗条件,应该针对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更下工夫。

Q:高烧情况下,吃退烧药的同时可以吃感冒药吗?

A:准备退烧药是必须必要的,避免出现危急情况,但吃退烧药同时不要再吃有退烧退热功能的感冒药了,不要盲目联合用药,可以关注人民日报、人民好医生的公众号信息,必要时可以咨询社区医生。

Q:原检测是否有迟效性?出现相关症状(如发烧、咳嗽、咽痛、肌肉酸痛),但抗原结果正常是什么原因?是否可能被感染、需要隔离防护?

A:抗原(Ct值≤25)的敏感性比核酸(Ct值≤35)弱,不排除感染或流感的可能。从保护家人的角度讲,均建议佩戴口罩。

Q:目前感染者症状不一样,是否是不同毒株?康复后是否会感染其他毒株?

A:症状表现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身体素质等,不一定是不同毒株。康复后近期时间(3个月)内,再感染同一种毒株的可能性较低,但较长时间情况下,仍有可能。

Q:如果已经完成疫苗接种的话,在感染之后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以加强免疫吗?

A:感染后短期内不需要接种,但是如果后续出现新毒株等,可视情况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