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讲座回顾|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苏德毕力格:民族志研究:理论·实践·范例——民族志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日期:2023.05.10

5月5日下午,教育学院承办的“全球教育视点”系列讲座第十四讲暨名师系列第三讲在国学馆325会议室举行。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苏德毕力格教授应邀作“民族志研究:理论·实践·范例——民族志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教育学院副院长申素平教授主持,社会与人口学院党委副书记卫小将,教育学院杨海燕副教授、罗云副教授等多名师生参与此次活动。

首先,苏德教授对民族志的概念、特征及其意义进行了介绍,并梳理了民族志的方法理论传统及其面临的批判。他提出,对民族志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大体上指两种东西:一是民族志的作品,一是民族志的方法。民族志的研究是自然的、开放的、灵活的,并且注重研究的整体性和对社会组织的关注。随后,苏德教授介绍了民族志研究的基本逻辑结构,及其面临的来自自然科学和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质疑。

其次,苏德教授讲述了开展民族志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并阐述了民族志在教学研究中的范例。他指出,在进入现场之前要做好设计和准备,需要对所做的工作和即将进入的田野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进入田野和进入角色的方式至关重要,在进入田野之后应注重加强自身伦理道德修养;资料收集阶段也有各个需要注意的方面。苏德教授以“中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政策研究”等具体研究为例详细讲述了从开题、调研到资料整理、形成研究成果的课题开展过程中民族志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最后,苏德教授对于“成为一名教育人类学者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给出了深刻的见解。他强调成为一名人类学者首先要建立文化洞察力,研究者要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有一种自觉的批判意识,同时要克服本民族文化的偏见;其次是要拥有田野工作的专业素养和作为人类学者的人格修养和实践智慧;除此之外,要成为一名人类学者还需要掌握基本的民族志研究方法;最后,教育人类学还需要坚持培训与实践相结合。

在提问交流环节,苏德教授针对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如何进行交叉和融合、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进入田野调查分别有何利弊、如何培养问题意识、如何选择研究个例和建构理论等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解答。

讲座结束后,教育学院副院长申素平为苏德毕力格教授颁发讲座纪念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