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五月,风景如画。
5月24日至27日,“亲民育才”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项目20余名成员与“立德允公”“明志育心”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项目成员在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强国教育”名企名校联学活动,参访成长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科创企业、互联网公司和新兴高校,学习先进发展理念、成就与经验,深入了解名校的先进办学模式与方法,积累产学研合作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经验。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袁世琨,教育学院副教授叶阳永、教育学院辅导员张家玮带队。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毕明阳、办公室主任罗闻等看望研学师生。
5月24日上午,项目成员参访了达实大厦,在达实智能展厅零距离观摩达实大厦体验中心创新技术的应用,了解达实智能物联网核心技术、系统产品及解决方案。深圳达实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黄志勇以达实大厦智慧应用技术为案例分享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建筑中的创新设计,介绍了达实在智慧医疗、智慧建筑及智慧交通等领域如何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项目成员在体验中心听取讲解人员介绍达实技术的更新迭代历程
深圳达实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黄志勇介绍达实大厦应用的物联网技术
项目成员在达实大厦
随后,在腾讯教育高等教育行业总监王实梅带领下,项目成员参访了腾讯滨海大厦,来到球场、健身房、image爱马哥等员工生活的公共区域,领略腾讯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人文关怀。
项目成员在腾讯滨海大厦
下午,项目成员访问了三诺集团,围绕“声音+”、智慧信息终端、智慧家庭、智慧健康、智慧教育做了深入参访。在参观完智慧生活创想馆后,项目成员与三诺集团管理中心总监、我校81级人口专业校友聂沁苑共叙母校情,并围绕现代社会环境下人才培养与就业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现场气氛十分融洽热烈。
项目成员参观三诺智慧展厅
项目成员在三诺集团参与座谈会
三诺集团管理中心总监、我校81级校友聂沁苑介绍三诺集团发展概况
项目成员踊跃提问
项目成员在三诺集团
5月25日上午,项目成员来到了深圳大学粤海校区,参访了深圳大学校史馆和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就人才培养、学科平台、师资队伍、党建思政、校园文化等工作与负责老师进行深入交流。
项目成员认真听取深圳大学校史馆志愿者的讲解
项目成员在深圳大学校史馆
工作人员为项目成员介绍深圳大学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硬件设施与运行情况
在国际会议厅,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李树英教授为项目成员作“成人、成年与成熟: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思考”主题讲座。李树英教授从自身和儿子的成长经历入手,用通俗的语言分享了他在香港主持的一项关于“成人、成年和成熟”的教育研究,他用研究项目采集的生活体验文本数据进行分析,指出“成熟”包括独立、尊重、关心、责任、包容等多个维度。接着李教授从国际视野阐述了我国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个向度和18个核心要素。指出核心素养是21世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并希望大家不断反思,从成人、成年走向成熟,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做一个对于国家、对于社会有用之才。讲座结束后,项目成员就质性研究方法、评判学生核心素养的标准、导致个人成熟进程差异化的因素等向李树英教授提出问题,李树英教授一一耐心解答。教育学院副教授叶阳永作总结发言。
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李树英教授为项目成员做讲座
教育学院叶阳永副教授作总结发言
5月25日下午,项目成员走进南方科技大学,参观南方科技大学办学成果展,聆听南方科技大学教学工作部副部长赵可关于“从南科大看深圳高等教育”的主题讲座。赵可副部长从学校发展历程、学科规划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进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介绍了南方科技大学的整体建设情况,并从本校出发分析了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双方就高水平国际化办学、学生工作创新、书院制建设、导师制建设、书院文化氛围营造、书院学生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分享。
会后,项目团队参观了南方科技大学的书院生活区,进一步了解现代教学设备、开放式公共活动空间和书院文化氛围建设情况。
项目成员在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教学工作部副部长赵可为项目成员做讲座
项目成员聆听“从南科大看深圳高等教育”主题讲座
项目成员参访南方科技大学书院
5月26日上午,项目成员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深)学生会成员的带领下参观港中深校园,就各书院建设情况和人才培养特色、公共活动空间打造和书院文化建设进行深入讨论。在自由交流环节,大家就港中深就读体验、生活与学习的平衡、毕业生就业画像与未来发展规划等话题畅所欲言。
项目成员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下午,项目成员来到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自由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和深圳城市规划展,进一步了解深圳的城市发展历程、建设成就与未来愿景。
项目成员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随后,项目成员来到莲花山公园,结伴而行登上山顶平台,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铜像前合影留念,又步行至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所栽的高山榕前,重走大国领袖的深圳足迹。
项目成员登上莲花山公园
27日上午,项目成员在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参加了与深圳校友座谈会,深圳校友会会长周锦泉介绍了深圳校友会的相关情况,并表达了对师生来访的欢迎,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袁世琨简要介绍了本次联学活动的相关情况。项目成员就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积极提问、踊跃发言,各位深圳校友耐心解答,交流取得了良好成效。
深圳校友与项目成员座谈
下午,项目成员分组分别前往深圳市工业展览馆、深圳博物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等地参观调研。
“亲民育才”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项目一组成员参观深圳市工业展览馆
“亲民育才”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项目二组成员参观深圳博物馆
“亲民育才”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项目三组成员参观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40多年来,从南海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的建设成果,成为“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的真实写照。经过此次联学活动,“亲民育才”项目中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沉浸式学习了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发展经验,深入了解了科创企业的先进技术与发展历程,
加深了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教育强国的深刻内涵。
项目辅导员感想:
2021级教育学院博士生 郑佳:
这次深圳的研学之旅令我受益匪浅。在科创公司,我深刻体验了技术改变生活,但同时也注意到企业家们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魅力;去三所学校参观,被美丽的校园环境吸引,深受特区学校注重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的启发;在改革开放成果展观摩了深圳短短岁月内创造的奇迹,更加明白了生逢盛世的幸运和自己应该为时代带来更好发展的担当;与校友交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思考,更铭记前辈们的教诲:不要因为自己学的专业限制自己的职业选择方向,步入职场后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感受自身的存在、享受自己的生活比工作和学习更重要,要多去尝试,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有可能是未来事业的基底。来深圳后被这所城市的活力与多样深深震撼,也被深圳的人们为前程努力拼搏的精神深深激励。同时,也很感谢这次旅行身边的朋友们、小组的朋友们,她们的善良和友好让我的行程精彩而温馨。
2022级教育学院硕士生 温潇瑞:
我们参访的深圳南山区是高等教育跨越式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与创新园区深度融合的典型地区。在几天的调研中,我对深圳以高等教育发展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印象深刻。1983年,深圳市委对后来的深圳大学校长罗征启说道:“即使贷款也要办教育……卖裤子也要把大学建起来……请你们给我们生产人才。”可见,深圳大学的创办即建立在为深圳培养和产出特区所需人才的使命之上。当今的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筹建如火如荼,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更是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留深就业,为深圳发展注入发展新活力。同时,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始终贴合深圳发展需求,开展特区所急需的高精尖及高端服务类专业,时刻服务区域新兴产业建设工程,为深圳拓展技术新战场。在深圳市委经费支持外,深圳高校也正努力探索科研成果转化等自造血渠道,为深圳打造创新新引擎。这为其他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质效提供了鲜活的“深圳经验”。
项目成员感想:
2019级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牛佳苗:
在深圳调研的这段时间,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生机、热情与魅力。三所高技术企业让我深度领悟到教育、科技和实践的紧密相连,启示我要努力成为跨界复合型人才。三所高校我看到了友校同龄学子与深圳这所城市相呼应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小组调研行程让我有机会提前参观未来就读的学校,并探索高等教育的集群化发展与异地研究生院的办学问题。在校友座谈会上,我也有幸与扎根深圳各行各业的优秀校友交流。让我感触最大的是两位师姐的发言,在回答女性如何处理社会期望和自我选择冲突这个问题时,师姐说:“要坚定我们内心的确信”“父母的期望不是你的期望,不是父母希望我走到今天,而是我的希望成就了我自己”。这些真诚而发自内心的分享鼓舞激励了我,也将成为我未来前进的不断动力。
2019级法学院本科生 姚宇茜:
在参访中,我深感深圳发展之快速,思想之开放包容,科技之先进。通过对企业的参访,我深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诺以其无可替代的技术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多媒体音频整机产品提供商,领先的智慧生活产品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以“智慧生活”为核心的平台型产业投资集团。达实基于自主研发的物联网应用层、平台层和物联层产品,为智慧医疗、智慧建筑及智慧交通等领域提供城市物联网服务,不仅提升自身办公水平,员工便利,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对深圳几所高校的参访,让我对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圳现代城市规划展览馆声形并茂地向我们展示了深圳的历史发展与未来创想,科技与想象力交融。改革开放珠江起大潮展览让我感受到老一辈建设者、拓荒者的魄力,使我受益匪浅。
2019级新闻学院本科生 郭文苑
在参观达实智能、腾讯和三诺集团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这些优秀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人文关怀、文化建设和发展慈善事业等社会责任的承担。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三诺集团交流分享时,聂沁苑师姐结合自身经历对正处于大四毕业年级升学、就业的我们给予了十分可行的意见。听完师姐的分享后,我对目前人文社科学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有了进一步认识,但师姐提出了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永远是稀缺资源的观点,希望我们能抓住机遇、把握机会,努力提高自身价值,寻找本行业中最顶尖的平台,为日后就业积累资本。
2019级商学院本科生 臧成欣:
大潮起珠江,慷慨歌未央。深圳作为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现代化城市,科技创新活力、教育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方式都极具特色。参访达实智能、腾讯、三诺三家企业后,我对现代科技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对智能科技更深刻地与产业相结合、更广泛地融入人民生活充满期待;在参观学习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办学历程、培养模式后,了解到与传统高校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教学环境,也让我对城市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相协调的命题更感兴趣。深圳的高速发展充分说明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科技、教育和人才三位一体。作为人大学子,我们应该深刻思考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定位、使命和追求,在实现现代化强国建设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2019级文学院本科生 王言:
滨海的地理位置为深圳带来了出海交流的天然优势,从反抗葡萄牙殖民侵略到近代的“逃港”,再到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后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的历史总是与海洋挂钩。深圳非常年轻,充满活力,在深圳可以感受到人们创新有为、追求卓越、大胆探索的精神。或许正是深圳的不设限与鼓励创新让她成为了年轻人的梦之城——在这里你会感受到有无限的可能性在等待被探索。我不由思考:城市的资源、氛围对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不论是城市和学校传递给学生的价值观,还是各种新型的学习工具,年轻人对未来的想象或许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在城市的影响。这种想象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选择,以及终身的发展方向。
2019级文学院本科生 谢馨:
在调研期间参观的高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圳大学锐意改革、快速发展,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南方科技大学以“1+3”通识+专业教育、“书院生活导师+专业学术导师”为特色,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兴趣,提供科研引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则有着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多元包容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躺在深大的荔枝树下,坐在南科大穿梭的校园巴士里,站在港中深的藏书墙前,我亲身感受到了深圳各高校独特的美,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我们还参观了许多企业,并与深圳校友会的师兄师姐们进行了交流,这使我对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职业规划与发展前景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019级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李龙珍:
参观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令我印象深刻。在深圳大学校史馆,我们了解了深圳大学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感慨其成长和发展速度之快。南方科技大学虽然是一所比较年轻的高校,但无论是高校排名还是人才产出,它惊人的成长速度有目共睹。正如它的校训——“明德求是,日新自强”所言,南方科技大学立足实际发展需求,既注重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注重自主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培养满足深圳发展需求的高水平人才,具有非常强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2019级应用经济学院本科生 王思颖:
南方科技大学教学工作部副部长赵可老师的演讲让我受益匪浅,他深入浅出地向大家介绍了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教育要与经济同步发展”到“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从拿来主义的虚拟大学园、大学城到深圳自己成功创立的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办学理念的变迁给城市留下了痕迹,也变相地让教育从业者提出一系列疑问:教育的驱动力是什么?以城市为基础建立的大学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地方政府应该怎样投入高等教育?应该投入何等程度的支持?赵老师通过南方科技大学的经验给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学院应进一步转化其成果以寻求社会支持,形成积极循环;以学生的兴趣为最优选择,充分发挥学生个人兴趣特长。通过这次演讲,我对南方科技大学灵活的学制、独特的书院管理模式感受到其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的决心。
2020级劳动人事学院本科生 李明锦:
参观深圳工业展览馆让我对中国工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展览馆整体展示了深圳以及中国各领域先进科技产品与和工业发展进程,让我们在了解科技新发展的同时,也对中国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深圳作为一座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在推进集成电路、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尖端技术和产业发展有着非常卓越的成果。展馆内的各种机器人和新能源产品,也让我们对于中国未来的工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深圳工业展览馆也是一个打造创新思维知识和技术的重要平台。我相信,未来中国的工业发展必将更加成熟和稳定,走向现代化、全球化。
2019级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 王琳:
深圳博物馆中有深圳古代、近代和民俗馆三个展馆。最令我震撼的是古代展馆门口的浮雕,有后羿射日、将军挥斥方遒、妇女和孩童,还有广阔的海。我最喜欢的则是民俗馆,有栩栩如生的木雕门牌、蜡像模拟的实景,非常有代入感,就像是时空穿越。我甚至不仅猜想,闭馆后这些蜡像是不是会活过来,真正热热闹闹地生活。这让我想起了近来讨论非常多的社会化学习,“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是教材”。这个博物馆的展厅很好的利用了生活学习的方法,非常生动地让参观者感受到了广东民俗,并且融入进去观察、感受、思考。我想真正的学习不应局限于教室,更应该在博物馆、音乐厅、植物园、生活中、田地里、菜市场里。观察、思考、好奇、表达与交流,才是学习应有的模样。
2019级外国语学院本科生 吴洁:
正如16世纪德国思想家和改革家M.路德所指出的,一个国家的前途取决于其公民的文明素养,而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博物馆作为凝聚着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展示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整体文明与智慧,具备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在深圳博物馆的民俗博物馆分馆进行的调研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性和魅力。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推动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形成更加健全的社会教育网络,不仅符合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潮流,也是博物馆履行教育使命、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完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及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2019级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李茂霞:
深圳博物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接地气”,它并非是高高在上的仅仅供人瞻仰的华丽展品的堆砌,而是以一种便于普通人理解的世俗化的方式对历史进行生动的诠释。当我走进大厅,看到许许多多的父母带着孩子在厅内参观,展厅里是热闹的,而非肃静一片,那是因为父母们都在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对历史的了解对展览馆中的那些过去的人、事、物进行解释。这一刻,我感觉到这个博物馆是是家庭教育与历史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专业知识和通俗解读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