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教育学院师生热学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日期:2023.06.05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教育学院师生倍受鼓舞、深受启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学院组织师生第一时间展开热学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创造新时代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张晓京: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深化认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价值,对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对我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一方面,在党内开展主题教育的今天,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历史思维,坚持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考虑问题,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在青年学生中普遍地开展“四史”教育,在育人过程中注重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帮助青年一代形成文化自觉,具备历史眼光,发自内心地“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学院院长 刘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要求“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提出了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号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坚持“四个自信”,特别重视文化自信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6月2日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要求,特别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要求是新时代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号角,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坚持文化自信、担负新文化使命的必由之路。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的长征上,坚持“四个自信”提出了新的理论指南,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汲取文化营养,守正创新,努力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学院党委委员、教授 李立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大学要继承和弘扬文化之根和精神资源,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和阐释传统优秀教育思想,赋予其新的教育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激发其生命力,使之与现代高等教育相协调和相适应,化解近代以来大学在中西碰撞的文化危机中的迷茫、失落和混沌,在文化自觉中找到中国大学发展的方向感、认同感和归宿感。

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教职工第二党支部书记 王亚敏: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鲜明论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伟大的“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我们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有机融入,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研究阐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第二个结合”进程中得以创造性继承与发扬,为实现中国梦文化强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文化力量。

教育学院青年教师 娄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说,要从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不论对我们的学术研究还是教育工作而言,这都是必须的路径。教育是各种事业中最有历史延续性和文化传承感的,甚至可以说,历史延续和文化传承就是教育最本质的任务之一。好的教育一定不是漂浮在单薄的时间切片上的教育,一定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价值传承。理解过去是前提,理解现在是时代任务,而理解未来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作为一名教育历史与哲学研究者,我将继续努力通过理解过去的教育,为今日的教育塑造文化传承感与历史纵深感。

教育学院2022级博士生 丁慧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强调了在新时代中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性。我认为,这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的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的要求,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贡献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教育学院2021级硕士生 耿孟茹: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与基因,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谱写当代华章,另一方面我们要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伟大历史,赓续历史文脉。

教育学院2022级硕士生党支部书记 陈韵洁:

近日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独特而深厚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教育学院的一名研究生,我深知在钻研学问的时候,要将自己的专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坚持守正创新,在中华文明中汲取营养,把学问做在中国大地上。我深知,要理解和弄通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底蕴,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