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视点

刘复兴 邢海燕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日期:2019.04.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这一重要论断高度概括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新时代教育根本目的中的集中体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教育实践中三个重要的问题,即发展的目的、发展的依靠力量和发展的根本价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人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切实解决好公平、质量和服务民生等问题,使人民有获得感。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新时代教育根本目的中的集中体现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宏观体系中,群众史观一直被视为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支柱。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批判,非常明确地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同时,群众史观是辩证的,既关注了群体的作用与需求,又肯定了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与功能,辩证地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

1.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立足群众史观,指明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正确认识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归宿,并立足于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更高的层面。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将人民视为教育事业的创造者、实践者、评判者,人民群众是我国教育事业最重要的主体,是决定教育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立足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切须以人民为根本,强调了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与出发点是人民,是以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论断为中国教育指出了新的发展道路,指明了在推进教育领域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任何的改革须立足于人民期盼,将人民作为教育发展的力量源泉,揭示了新时代教育的使命与追求是促进每一位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赋予了人民主体思想以新的时代特性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新成果,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人民主体的思想,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特性。

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理念,也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经济建设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宝贵经验。毛泽东同志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提出了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党的宗旨。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在实践中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并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的发明权是农民的,人民创造出来的好东西都可以拿来加工为全国工作的指导。”他特别强调要将“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党的一切工作的标准。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列在基本要求首位,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表述越来越清晰,是新时代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体现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是人民主体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实践中的创新发展,囊括了“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教育发展依靠人民;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三大核心内涵。

1.教育发展为了人民

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指明了教育发展的目标宗旨和根本方向是人民,指出了教育发展的衡量标准是人民,强调了把教育发展落在实处的工作要求和原则。

我国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对教育发展根本目的的定位与阐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但始终坚持为了人民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教育发展过程中所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目标宗旨和根本方向。

教育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教育发展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面对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教育发展的标准,才能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杜绝“政绩工程” “面子工程”,在改革路上少走弯路,切中要害,从根本上保障人民权益,实现教育发展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教育发展为了人民,就是把教育的发展落在实处,强调让发展成果可见可现,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教育发展落在实处,不仅强调整体上的教育发展规模,更要关注到每一个教育中的人,每一个教育中的家庭,让个体从整体发展中受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教育发展所带来的益处。

2.教育发展依靠人民

教育发展依靠人民指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力量源泉是人民,强调了对人民首创精神的尊重和支持。

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教育事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是新时代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时代我们的工作需要继承党的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向群众学习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其意愿、保障其权利、推广优质经验、鼓励创新发展,由点及面地实现教育整体的创新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需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体,他们既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受益者,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新时代教育事业要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须在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尊重基层探索,善于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发展经验,不断提炼升华,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经验。

3.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成果不是少数人的战利品,应由全体人民共享,这亦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关键之举。

全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表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强调了共享主体的全面覆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覆盖面涉及全体人民,强调让最广大的人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二是全民共享中对于“教育蛋糕”的分配。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强调人人都有享有优质、公平的教育成果的权利。

坚持促进公平、提升质量、服务民生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他强调:“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人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促进教育公平回应了人民最根本的期待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是要把教育公平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抓手,满足人民群众公平接受教育的迫切希望,回应了人民最根本的期待。

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础,切实解决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促进教育公平,首先需要把教育的“蛋糕”进一步做大,立足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其次,着力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农村、偏远地区、特殊人群、困难群众的教育需求,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特别是处境不利群体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2.提升教育质量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对教育的新需求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把提升教育质量始终作为新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与重大责任。

提高教育质量,需以人为本,内外兼修,多管齐下。首先,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要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再次,坚持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以竞争促质量。“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加强教育领域的开放融通,可在国际交流与竞争中谋求教育质量的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3.以就业为核心服务民生关乎人民最根本的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民生问题发表系列论述,十分关注就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解决就业问题,就是抓住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乎人民最根本的获得感。

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在于依托政策,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关系个人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政策大力扶持。完善的就业政策,应搭建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改善就业环境,从而提高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