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视点

张伟 | 破解教育发展问题的改革方略和行动纲领
日期:2019.07.02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是面向本世纪中叶建成教育强国的新航图。文件立足于我国教育发展从弱到大、从大向强、从追赶时代向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期,以2020年、2035年为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对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进行顶层设计,谋划了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全方位现代化,描绘了从现在到2035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制定的第一份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性教育规划文件,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的第一份总体性教育改革发展文件。文件旗帜鲜明,理念先进,目标明确,对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蓝图、战略愿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前瞻部署。学习领会和扎实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明确意义、读懂逻辑、把握抓手。

A

描绘了从现在到2035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图景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收官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的关键年。在这样一个承转启阖、接续奋进的重要历史交汇期,《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出台正当其时。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是面向本世纪中叶建成教育强国的新航图。文件立足于我国教育发展从弱到大、从大向强、从追赶时代向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期,以2020年、2035年为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对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进行顶层设计,谋划了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全方位现代化,描绘了从现在到2035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图景。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用教育现代化有力支撑国家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与建章兴业之举。文件的出台距离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仅仅时隔半年,从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战略任务到保障措施,处处散发着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的精神气质、思想魅力和时代气息,为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制定了基本章程、提供了理念指引、做出了总体部署。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面向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坚持“四个”服务,破解教育发展战略性、紧迫性、关切性问题的改革方略和行动纲领。文件紧扣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聚焦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从理念转变、教育服务供给优化、体系制度变革、治理现代化入手,以改革补短板,以改革破难题,以改革促发展。

B

蕴含着鲜明的中国逻辑、清晰的人民逻辑、突出的时代逻辑和理性的科学逻辑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把脉科技创新时代脉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面向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学习大国建设,对接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人才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提出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规划与发展方略,蕴含着鲜明的中国逻辑、清晰的人民逻辑、突出的时代逻辑和理性的科学逻辑。

中国逻辑是民族自信自强的逻辑,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和回答,是中国逻辑的时代凝聚和思想升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开宗明义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置于十大战略任务之首,提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

人民逻辑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是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新发展与终身学习,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逻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立了八个“更加注重”的基本理念,即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和共建共享,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部署了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等战略任务,体现了新时代我们党对教育改变人、塑造人、发展人功能的深入思考、创造性阐释和力行实施,彰显了我国教育事业以提高人民综合素质和中华民族创新创造能力、实现人人皆可成才美好期待、不断增强人民教育获得感的价值旨归。

时代逻辑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实践逻辑,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瞻科技创新时代教育变革大势、扩大教育开放交流和推进全球可持续教育治理的逻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传承中华民族德行天下、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的优良教育传统,把握科技创新时代脉搏,聆听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声音,提出了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等具有时代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先进发展理念,将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学科融合、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融合、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培养融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教育改革与开放交流融合、依法治教与协同治理融合集于一体,部署了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任务,主动回应正在孕育兴起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教育变革。

科学逻辑是确保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理性逻辑,是遵循规律、依法治理、科学制定、稳步实施和监督问责的逻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起草工作始于2016年初,历时两年多,其中经过了贯彻中央精神、组织专题研究、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等研究论证环节,广泛征询了国内各界人士、相关部门和地方的意见与建议,召开国际咨询会,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提出政策建议,是全面依法治教和现代科学管理的直接体现。同时,文件十分注重规划实施,每一项战略任务的部署都明确了清晰的发展方略,提出了稳中求进、试点先行和建立健全教育督导、监管、监控、评估与问责体制机制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依据地情、省(区、市)情和实情分区推进、分步推进、统筹推进、系统推进的实施路径,明确了党的全面领导、投入支撑体制和落实机制三方面保障措施,并立足于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升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加以着力推进。

C

一手抓好教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手要紧紧扭住改革的“牛鼻子”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学习领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键在于落实,要着力把握好两个实施抓手,即一手抓好教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教育体系;一手要紧紧扭住改革的“牛鼻子”,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来增活力、提质量、促公平、优结构、长效益、推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是一项公共服务事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优质量、更高水平教育的期待,稳步推进教育服务供给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任务。《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格局,从而为我国教育服务的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和共享供给的现代化结构与水平确定了定位、设定了标准、明确了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扭住制度改革创新的“牛鼻子”。十八大以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正是以教育制度体系的改革完善为抓手来加以全面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对十大战略任务的重点部署中逐项提出了制度改革创新的具体要求,包括: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成果传播机制;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构建教育质量评估检测机制;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和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机制和专业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助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加强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健全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体制,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完善教师资格体系和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立并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推进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健全对外教育援助机制,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教育法律实施与监管机制和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进一步突出了体制机制改革的先导性、开拓性和保障性作用,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山拓路。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