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视点

李泉:聚焦成长,智慧引领——强化学前教育教师职业创新能力——评《学前教育教师业务创新研究》
日期:2023.03.15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到学龄前儿童的智育基础,更关系到学龄前儿童健康心理的养成。同时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实际效果,学前教育也不例外。我国的学前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趋于成熟,有关学前教育的改革则针对目前学前教育教师存在的理论性不强、保育理论与技能较弱等问题提出了更为全面、更为科学的要求。

由李洁编写、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前教育教师业务创新研究》一书在准确把握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特点的基础上,说明了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特征,继而重点阐述了学前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体系创新、职后培训体系变革以及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教师的园本培训机制等问题,并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自主发展途径做了理论关照。笔者基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幼儿教师师德培养与监管机制研究”(EEA180478)的具体研究结合该书就强化学前教育教师职业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探讨。

一、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特征。由于学前教育面对的是学龄前儿童,其教育目的与方式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对教师也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面对学龄前儿童,教师不仅仅需要拥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努力成为倾听、观察、理解型的教师,要成为学龄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于一位学前教育教师而言,想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专家型教师,一般都会经过专业迷茫、激情适应、成长选择、平稳胜任、发展乏力、职业融入等六个阶段,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非线性、稳定性以及个体差异性等特点。因此,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为达到专业成熟而进行的持续发展过程,还是其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是不断强化教育价值观的过程。

二、学前教育教师职业培养培训体系的变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给学前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职前培养、职后培训,还是近些年兴起的园本培训,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与目标,都对学前教育教师的成长与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职前培养阶段,要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与要求明确与细化教师培养的方向与目标,并以此为基础优化课程设计,加强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的结合,大力拓宽培养途径,建立综合性的课程教学评价与反馈体系,培养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均突出的新型学前教育教师。若说是职前培训为教师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那么职后培训就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必经之路。对教师进行职后培训,要从实际出发,提高培训的实际效率,树立“面向全体、覆盖全员”“以人为本、按需培训”“系统规划、全程服务”“基于实践、研培结合”的理念,发展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将“引领—参与—合作—反思”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与“主题性—实践性—选择性”的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模式相结合,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与自主选学的培训机制。而近些年新兴的园本培训机制实际上就是职后培训机制不断创新与发展的结果,强调在本校中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分工,注重长效与民主管理。在实践方面,可以将现场教研互动、专题研修体验、学习共同体构建有机结合,保障园本培训的效率与可持续性。

三、学前教育教师的自主发展。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创新,首先离不开来自外部的职前教育、职后培训以及社会教育理念的影响,其次还离不开教师在自身内部展开的自主发展与自我完善。学前教育教师首先要明确专业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专业发展观,培养反思习惯,加强自身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其次要提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并及时对自己的发展进行反思与评估,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教师积极自主地将教育理论、教学实践、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够切实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专业化水平。

学前教育是学龄前儿童接受校园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的职业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效果,因此强化学前教育教师职业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意识,是提高我国学前教育水平的关键一环。《学前教育教师业务创新研究》一书聚焦学前教育教师职业创新能力创新与培养,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成长与规划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为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李泉: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原文载于《科技管理研究》202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