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视点

周详:中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前沿与进展——2021年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日期:2023.03.15

摘要:连续3年的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教育研究领域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科研机构、研究者和期刊间的互动模式趋于常态化。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依然保持着职业教育研究场域中主要角色的地位,在影响和塑造职业教育研究规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科研机构和研究者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较强的集聚和分化态势,初步形成了3个较大的研究活跃中心和其他较小的研究活跃中心,与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研究热点呈现出持续关注传统议题与紧密结合政策热点的特点,活跃作者的流动性和开放性较高,也显示了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尚处于探索发展的成熟化过程之中。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研究;统计分析

2022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再次阐明职业教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研究作支撑,需要通过有组织的教育科研,探索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需要以中国自主的坚实的职业教育知识体系为基础。职业教育研究是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

职业教育研究学术场域是依托政府、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行会社团、企业等组织,支撑、服务、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空间。学术期刊是研究者发表研究成果,获知学术前沿,展开争鸣与讨论的无形场域。跟踪我国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的发表情况,系统总结和梳理研究成果与学术发展趋势,是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研究水平、加速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的统计范围为2021年18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即《职教论坛》(南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北京)、《职业技术教育》(长春)、《教育与职业》(北京)4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收录的职业教育类中文期刊(以下简称“4家职教核心期刊”),以及14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以下简称“14家高教核心期刊”)。

2021年4家职教核心期刊共发文1890篇,与前2年(2020年2001篇,2019年2020篇)相比数量有所减少。近年来,4家职教核心期刊的发文总量总体呈现递减态势,近3年减幅趋于平缓,相对稳定。

本次统计剔除期刊中的卷首语、笔谈、资讯报告、报道、简讯、广告、简介、速读、投稿须知、要目检索等文献信息以及其他非职业教育研究、非学术文章共计175篇,获得有效职教科研论文1715篇,14家高教核心期刊中有关职业教育科研论文共93篇。汇总之后,本次统计分析的有效教育科研论文为1808篇。

一、稳定的场域:职业教育科研论文发文机构分析

本次统计采用2021年10月教育部公布的3012所全国高等学校(不含港澳台地区)名单,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56所,含本科院校1270所、高职高专院校1486所;成人高等学校256所。其中公办本科院校849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1133所、民办本科院校412所、民办高职高专院校350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0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2所。

(一)2021年各类型高校发文总体情况

2021年共有496所国内高校在上述18家期刊上发文1557篇,占全部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18.00%。其中,185所公办本科院校在上述18家期刊发表论文,占同类高校总数的21.79%,比上年增加1所;有270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占同类院校总数的23.83%,比上年减少24所;41所民办高校(含本科和高职高专)发表论文,占同类院校总数的5.30%,比上年增加8所。

从发文数量上分析,2021年公办本科院校共发文682篇,占发文总量的37.72%,校均3.69篇(2020年发文占比为33.03%,校均3.34篇);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共发文819篇,占发文总量的45.30%,校均3.03篇(2020年发文占比为47.21%,校均2.99篇);民办院校共发文56篇,占发文总量的3.10%,校均1.37篇(2020年发文占比为2.95%,校均1.67篇)。相比2020年的贡献占比,公办本科院校和民办院校的占比均有所提升,尤其是公办本科院校的占比提升较大;与之相应的是,公办本科院校的校均发文数也提升较大,相比其他两类院校,优势进一步扩大。

重点高校建设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领域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探索改进的过程中展现了连续性和阶段性特征,参与塑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高计划”建设学校是我国高校群体中能够代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最高水平的学校组合,其参与职业教育科研活动的状况是观察职业教育科研发展水平和生态构建状况的重要窗口。

2021年,共有5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统计源期刊发文,占“双一流”建设高校总数的34.69%,发文270篇,占公办本科院校发文的39.59%,校均发文5.29篇,比公办本科院校校均发文高出1.60篇。同时,共有117所“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发文,占“双高计划”建设学校的59.39%,共发文495篇,校均4.23篇,比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校均发文高出1.20篇。

(二)2021年发文机构的区域分布特点

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资源区域布局和丰富程度不一的矛盾,直接制约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既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任务,也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题中之义。职业教育科研是衡量区域间职业教育发展活跃水平的一个参照指标。2021年东部地区的发文机构数和发文量仍然大幅度领先,但相比2020年其优势地位有所弱化,东部发文机构占全部高校发文机构的比例下降6.28个百分点,发文量占比下降了6.86个百分点,略高于2019年的水平。与2020年度相同,中西部地区的发文机构数和发文量规模相当,占比均有上升。东北地区依然占比最小,但相比上年度,发文机构数和发文量均有所提升。(见表1)

具体到高等教育机构参与职业教育科研的活跃度,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共有占东部地区全部高校25.34%的学校发文,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占比大致相当,分别为13.69%、13.26%、14.23%。

从省域分布来看,发文量超过100篇的有江苏、浙江、广东、天津,与上年度相同,均为东部省份;超过50篇的有上海、重庆、山东、湖南、北京、河北、广西、河南8个省份,比上年度增加了山东、河北、广西、河南4个省份。同时数据显示出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贡献在省域间的分化特点。①多数省份的发文机构都包含了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和公办本科院校,云南、内蒙古无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宁夏无公办本科院校发文。②安徽、甘肃、贵州、湖北、湖南、内蒙古、宁夏、山西、陕西、天津、新疆、云南无民办院校发文。③公办本科院校发文量在本省份总发文量中的占比超过50%的省份有16个,超过70%的有贵州、山西、天津、吉林、上海、新疆、江西7个省份。④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量在本省份总发文量中的占比超过50%的省份有9个,超过70%的有安徽、湖南、广东、浙江、江苏5个省份。

综上,区域间的分布特点不仅显示出我国职业教育科研优势区域和省份的地位趋于稳固、区域研究中心成聚集状态,科研活跃程度与职业教育发展优势区域保持一致,也显示了职业教育区域布局在向着更为均衡的方向优化。

(三)2021年的活跃发文机构分析

根据机构发文数量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将发文4篇(含)以上的机构归类为职业教育研究发文活跃机构。2021年公办本科院校发文4篇(含)以上的有38所,共发文467篇,占同类发文机构总数的20.54%和同类机构发文总量的68.48%。(见表2)其中,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共发文213篇,占比45.61%。2021年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4篇(含)以上的发文活跃机构有69所,共发文506篇,分别占同类发文机构总数的25.56%和同类机构发文总量的61.78%。(见表3)其中,47所“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共发文379篇,占比74.90%。

在38家公办本科院校发文活跃机构中,师范类院校16所、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6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2所、应用型本科院校3所、理工类大学6所、综合性大学5所,显示了公办本科院校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多元化以及师范类和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作为研究机构主力的特点。

(四)2021年其他机构发文情况

2021年共有153家其他机构发文251篇,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的有9家,共发文80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各级教育科学研究院共有18家机构发文57篇,占比22.71%,相比2020年(25.82%)有所下降。其中,包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内的10家教育部直属单位共发文52篇,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共有21家单位发文24篇,各级开放大学共有18家单位发文39篇。作为职业教育重要主体,共有63家中职学校和技校发文69篇,与高职院校相比,其参与职业教育科研的活跃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研究的参与组织类型日益多样化。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需要多元主体通过多途径参与建设,教育科研同样也需要更为多元的力量参与进来,以丰富科研内容、活跃科研平台、提升科研质量。但数据显示仅有2家企业发文2篇,这与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模式的定位尚不吻合。在国家大力倡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应积极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研究,以联合的方式开展有组织的职业教育研究,从而丰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话语体系。

(五)2019—2021年发文机构情况对比分析

1. 总体情况对比分析。如图1所示,对比近3年各类型高校的发文机构数和发文数,可以发现:①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机构,是职业教育科研的主要贡献力量,占本年度全部高校发文量的52.60%,与上年度(56.75%)相比有所下降,与2019年(52.12%)基本持平;②伴随着期刊发文总量的递减,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发文数和发文机构数也呈现了递减趋势;③民办高校的发文机构数和发文数均远远低于公办高校,在职业教育科研场域中活跃程度偏低;④公办本科院校发文机构数和发文数在本年度出现回升。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研究场域中各类型高校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特点。

2. 活跃机构发文情况对比分析。在学术研究场域中,研究机构是最为基本的单位,处于优势地位的研究机构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交流机会,主导形成主流研究范式,并进而影响研究者群体的研究行为。综合回顾2019—2021年的活跃机构发文情况,虽发文数量和机构数量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数量占比和发文占比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显示出活跃机构稳定程度的上升和职业教育研究生态整体成熟度的提高。(见图2、图3)

3. 连续发文活跃机构情况对比分析。从时间维度上考察,将连续3年发文4篇(含)以上的机构归类为职业教育研究活跃机构。2019—2021年连续发文4篇(含)以上的公办本科院校共25所,分别占到2019—2021年度公办本科院校活跃机构数量的54.35%、69.44%、65.79%。(见表4)2019—2021年连续发文4篇(含)以上的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共37所,分别占2019—2021年度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活跃机构数量的51.39%、54.41%、53.62%。(见表5)这显示了连续活跃机构已经占据了职业教育科研贡献版图的核心位置且地位稳固。

25所公办本科院校职业教育研究活跃机构中,“双一流”建设高校有11所,师范院校9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5所、理工院校和综合院校分别4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2所。从区域分布来看,江苏有4所,天津、浙江各有3所,湖北、上海各有2所,北京、广东、广西、河北、湖南、吉林、江西、山西、陕西、重庆、四川各有1所,分布区域覆盖了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

3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教育研究活跃机构中,“双高计划”建设学校有26所。从区域分布来看,江苏、浙江分别有17所、11所,广东有5所,河北、湖南、天津、重庆各有1所。

具体来看,年均发文在15篇以上的公办本科院校有8所,公立高职高专院校仅有3所;10~15篇区间的,公办本科院校有7所,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有11所。如表4、表5所示,公办本科院校职业教育研究活跃机构的分布更广,且院校性质多元化特点突出;公办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教育研究活跃机构集中分布于江苏、浙江、广东3省,与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保持了一致性。综合数据分析,职业教育研究初步形成了几个“显性”职业教育科研中心。①长三角区域职业教育科研中心:这一中心的特点是多主体构成,既包括了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为代表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以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为代表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也包括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代表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众多优质职业院校。多主体的参与使得本区域内的职业教育科研活跃度较高,与本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水平相互映射、相互促进,形成了一种多主体协同的职业教育科研生态。②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科研中心:该中心的特点是以本科院校为主导力量,职业院校参与度偏弱。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3所本科院校在本区域的发文贡献版图中占比较高,另外几所贡献较大的院校,如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等都是由高职高专院校升本而来的本科院校,而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参与度、贡献度都不高。③珠三角区域职业教育科研中心:该中心的特点是以高职高专院校为主导力量,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代表的优质高职院校在本区域的发文贡献版图中占比较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作为区域内重要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也是贡献版图中的重要一极。④以重庆、吉林、江西等为代表的职业教育科研中心:这些中心多由于某个本科院校在职业教育科研上着力而呈现出较高的活跃度,如西南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在职业教育科研上的研究侧重提升了本区域的职业教育科研影响力,但这一研究优势如何与本区域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是实现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

4. “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发文情况对比。如表6所示,近3年来发文的“双高计划”建设学校机构数和发文量保持了相对稳定;机构数占比和发文量占比都呈现出了稳定增长趋势,显示出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和领头雁,“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在职业教育科研场域的活跃程度不断提升,并借助科研活动积极建构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话语主导权。

二、流动的角色:职业教育科研论文作者分析

科研论文作者是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场域中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主体。活跃作者更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关键力量,影响甚至主导着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范式的形成。科研论文作者与期刊等学术平台之间的互动,形成着自身的价值定位与角色认同。

经统计与分析,2021年职业教育科研论文作者队伍情况具有如下特点。

1. 合作研究方面。如表7所示,单独署名和两人合作署名是主流的研究方式,合计比例占到78.98%,相较2020年(81.96%)下降了2.98个百分点。对比2019—2021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单独署名的占比已经连续3年下降,而两人和三人联合署名的占比连续3年上升。合作研究的上升趋势是职业教育研究开放性、跨学科性的发展结果。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研究应该更多地开展合作,丰富合作研究的形式,研究者应该拓展合作范围,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将更多元的研究者纳入研究网络中,实现更开放、更多元、更高质量的研究。

2. 身份标识方面。如表8所示,拥有高级职称的论文作者是职业教育科研论文作者群体中的主力,累计占比64.93%,自2019年开始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相继增长了1.91个百分点、3.33个百分点。相比2020年,拥有中级职称的论文作者占比降低了2.63个百分点,拥有初级职称的论文作者占比则下降了0.36个百分点。

3. 活跃作者方面。各研究领域的期刊都聚集着不同的作者群体,高产的活跃作者是核心研究队伍,这一群体在引领该领域的研究导向、推进研究和创新水平上发挥着关键作用。洛特卡定律揭示了少数研究者产出了大多数的论文成果并形成了活跃的学者群体。有研究证明高等教育学科论文发表存在金字塔型分层结构,1.2%的活跃作者发表了总量9.9%的学术论文。

根据经验法则,本研究将发文3篇及以上的论文作者定义为活跃作者。如表9所示,3.15%的活跃作者贡献了9.35%的论文。2019—2021年的数据综合分析发现,3.11%的活跃作者贡献了10.46%的论文。这一方面说明了活跃作者群体在职业教育研究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与洛特卡定律及其他相关研究揭示的数据分布相比,也显示了职业教育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体的影响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从侧面说明了职业教育研究场域尚处于一个不断探索的成熟化阶段,需要不断培育和聚集优秀的研究者队伍,形成更大的学术影响力。

从活跃作者所在机构来看,27名活跃作者来自公办本科院校,占活跃作者总量的56.25%,共发文97篇,占活跃作者发文总量的57.40%;13名活跃作者来自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占活跃作者总量的27.08%,共发文47篇,占活跃作者发文总量的27.81%。公办本科院校所在区域覆盖东、中、西、东北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所在区域仅覆盖东部、中部。活跃作者所在机构也呈现出集聚特点,天津大学有4名,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各有2名;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各有2名。另有8名活跃作者分别来自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开放大学等7家机构,显示出活跃作者来源多样化的特点。

进一步数据统计发现,2019—2021年连续3年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仅有6名,其中有4名来自本科院校,2名来自高职高专院校。相比于历年发文3篇及以上的论文作者数(2019年为72名、2020年为57名、2021年为48名),核心活跃作者的流动性较高、稳定性不足。

三、职业教育科研论文获基金资助情况分析

2021年在本统计范围内的1808篇论文中,有1607篇论文为各项基金、课题的研究成果,占比88.88%。将论文基金以国家级、省部级和其他进行归类,受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论文总共212篇,省部级基金资助论文570篇,其他825篇。

从基金类型来看,社会科学基金是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的主要资助来源。2021年共有319篇论文得到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不含教育学),占比19.85%,其中国家级157篇、省部级162篇;共有330篇论文得到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资助,占比20.54%,其中国家级48篇,省部级282篇;共有6篇论文得到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其中国家级3篇,省部级3篇;共有108篇论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的资助,占比6.72%。

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地方政府的资助是职业教育科研的重要经费来源。此次统计中,共有509篇论文得到了省级各类课题资助,占比31.67%;共有39篇论文得到地级市政府的各类课题资助,占比2.43%;共有106篇论文得到校级课题的资助,占比6.60%;共有61篇论文得到各类社会团体的课题资助。来源多样化的研究资助,丰富了职业教育科研的参与生态,活跃了职业教育科研的研究场域。

四、职业教育研究热点分析

科研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记录载体和交流方式,而论文关键词作为论文的重要元素,是表征研究主题的词汇,能够有效反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政策热点和研究热点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反映职业教育研究的整体状态。关键词之间的连接关系反映了研究者对研究热点的关注程度,两个关键词共同出现的次数反映着两个研究热点或研究议题间的互动程度。

关键词共现分析基于关键词词频,通过高频关键词确定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共现图谱的连接关系确定其紧密程度。运用词频统计工具对1808篇论文关键词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共提取7440个关键词,篇均4.12个,其中独立出现的关键词有3542个。对“高等职业教育”与“高职教育”、“中职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等内涵相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最终得出关键词词频统计结果,表10列举了重复20次及以上的关键词。

通过对各关键词词频重新计算,参考普赖斯计算公式M=0.749(nmax)1/2确定高频阈值为14。本研究选取14作为高频词的阈值,共计46个关键词,生成共现词对314对,其中2次以上的有155对,共现5次(含)以上的词对共30对。(见表11)

将词频14以上的关键词与共现词对形成的共现矩阵处理后,利用Ucinet 6.0及Netdraw 2.14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生成网络共现关系图。(见图4)

从图中可以发现2021年职业教育科研论文主要以“高职院校”和“职业教育”为核心热点展开,并向“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等研究热点扩展演化,基本形成了以“高职院校”为中心向外延展的趋势。作为职业教育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概念,“高职院校”和“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理论架构的基石。由基本概念而拓展至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议题和关键活动是网络关系的一大特点:类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等围绕职业教育属性而来的传统概念群构成核心研究热点拓展的第一序列;类似“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高计划”“‘三教’改革”“课程思政”“‘1+X’证书制度”“现代学徒制”等因政策活动而出现的热点词汇构成了核心研究热点拓展的第二序列;类似“工匠精神”等职业教育实践新出现的热点词汇构成了核心研究热点拓展的第三序列。核心研究热点的拓展与次级研究热点的关联,也形成了对传统研究议题持续关注与对政策热点响应并存的职业教育研究生态现象,显示着职业教育研究者们在积极构建职业教育学术话语体系的同时也在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实践之中,将理论构建的学术努力置身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之中。

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我们将2019—2021年连续3年的关键词进行网络共现关系分析,合并内涵相近的关键词后共获得独立关键词8450个,将25作为关键词词频的高频阈值,共获得关键词86个,形成词对988对,其中2次以上的有504对,其中15个以上的有49对,生成网络关系图。如图5所示,网络关系与2021年反映的网络关系情形保持了基本一致,呈现出以“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为核心研究热点向外拓展延伸的总体情况,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研究热点已经逐步稳定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热点图谱上的核心词汇,显示着职业教育研究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的建构历程与成果。与政策热点相伴随的热点研究呈现散状分布的特点,显示了职业教育研究本身具有现实观照性的一面。

总体而言,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的分布显示了职业教育研究场域的稳定性在加强,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基本关系开始趋于稳态,同时也呈现出理论研究与政策动向、改革实践共振互动的典型特征。作为一个正在成熟的学术研究领域,其呈现出较强的实践性特点。

五、结论

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从法律上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为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国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政策、法律和认识上都得以真正确立。但现实中职业教育仍面临着社会吸引力不足、适应性不强、认同度不高等困境。走向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解决困扰自身发展的质量问题、影响自身壮大的社会认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研究作为先导与支撑。

职业教育研究期刊作为职业教育研究交流与探究的学术场域,是促进职业教育理论创新与繁荣的重要阵地,通过展示研究成果、传播学术共识、引领研究风向、推进研究者跨机构、跨领域、跨学科交流,从而扩大职业教育研究的影响力,形成和巩固职业教育研究的优势,更好地服务扎根中国大地的职业教育实践。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形成中国自主的职业教育知识体系既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职业教育研究生态建设的终极目标。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研究将明确作为类型的职业教育的内涵、边界、特征、渊源和演进历程,总结和归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模式和成就,阐明中国式职业教育发展的独特性,为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系统推进的中国职业教育实践提供强大的知识支撑和智力保障,职业教育研究任重道远。(周详,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研究员,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2年第12期)